一、前言
學校肩負著培養活潑、健康、快樂新世代的使命,使學生具備健全人格、民主素養、法治觀念、人文涵養與科技素養,並兼具獨立思考、創造能力及多語溝通能力,以邁向多元共融的未來社會。
學生是學校的主體,辦學理念是以人文關懷為基礎,規劃優質的學習環境,營造激發創意與思辨的課程空間,善用科技教學工具,結合社區資源,推動多語教育,發展學生多元智能,奠定12年國教核心素養。學校致力於實踐「自主學習、互動共好、在地關懷、國際連結」的教育目標,為孩子的未來打造堅實而開闊的基礎。
二、教育哲學觀
學校應以全人教育為核心理念規劃,身、心、靈三者兼具,培養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的現代公民。在數位時代與多元文化交會下,全人教育的實踐須融合科技工具、在地文化與國際語言,賦予學生面對未來的關鍵能力。
(一)教育目標與原則: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尊重其個別差異與多元潛能,強調透過數位素養、語言溝通與在地文化理解的統整學習,培養具有創造力與國際視野的完整個體。
(二)教育內容與形式:課程涵蓋德性、智能、體能、美感、社群與情緒等面向,注重學習歷程中的實作與表達、創作與合作。善用資訊科技進行差異化教學,透過雙語引導開展國際理解課程,並結合社區經驗,深化學用合一。
(三)教育組織與資源:學校行政運作朝雲端化、系統化邁進,統整課程與教學資源。積極建立科技整合平台與社區協力網絡,提供師生豐富且可持續運用的學習支持環境。
三、教育核心價值
(一)適性揚才,讓每個孩子都成功(Success for All):透過科技工具支持個別化學習,發掘學生潛能,協助其在多元領域中發光發熱。
(二)珍視每個孩子,沒有一個孩子落後(No Child Left Behind):結合學習扶助與數位學習資源,建立雙語友善與文化理解教室環境,陪伴每位學生穩健前行。
(三)建構跨域素養的核心學習圖像:以「品德本位校園文化」為核心,以「科技應用能力」、「在地連結能力」與「雙語溝通能力」為三大支柱,畫出一個兼顧人文底蘊、科技智慧與國際素養的教育藍圖。
四、學校經營目標與策略
(一)智慧行政與雲端管理,提升組織效能
1. 發展數位行政平台,提升決策效率與行政透明度。
2. 建立學習型組織文化,運用科技工具輔助行政與教學協作。
3. 強化會議制度與數據決策,確保組織運作公正與實效。
(二)建構智慧教室環境,實踐科技教學願景
1. 深化「生生有平板」教學,發展數位教材與適性學習課程。
2. 建置友善校園空間,結合新興科技進行創新教學。
3. 提升師生數位素養,鼓勵教師進行數位教學創新研究。
(三)深耕社區教育,打造在地特色課程
1. 結合在地歷史、產業、文化與社區達人,設計社區導向課程。
2. 發展「社區即教室」的實作課程,讓學習回到生活現場。
3. 建立學校與社區共學平台,推動社區參與與共享成果。
(四)開展雙語教育,培養國際溝通能力
1. 推動CLIL課程設計,結合生活與學科內容進行雙語教學。
2. 中師及外師協作教學,提升學生口說與表達信心。
3. 辦理英語沉浸式活動與校際交流計畫,拓展學生國際視野。
(五)優化課程與教學,實踐核心素養導向學習
1. 深化課程統整,促進跨領域與專題式學習。
2. 強化自主學習歷程與數位檔案建置,提升學生學習責任感。
3. 結合科技、社區與語言,發展多樣化學校特色本位課程。
(六)厚植教師專業,建立教學專業社群
1. 定期辦理科技教學、雙語設計、在地連結課程等專業工作坊。
2. 鼓勵教師參與跨校合作與行動研究,分享創新成果。
3. 發展教師學習共同體,公開觀議課,建構互助支持的教學文化。